俳句與兒童教育

【繪本地圖】#260 俳句與兒童教育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6月21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上次我介紹了Esperanza Ramirez-Christensen和Tracy Gallup的俳句繪本《My First Book of Haiku Poems: a Picture, a Poem and a Dream》。俳句是日本傳統的詩歌體裁,但它已走向了世界,影響了不少作家和普羅大眾。不只中國發展出漢俳,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也嘗試模仿,並因應其語言特點加以變化。俳句的精神源於生活及當下覺察,基本上適合所有人。這裡再補充一下這本繪本的特點,除了名家俳句和相應的插圖外,最後還收錄了一幅圖畫,嘗試啟發讀者創作。雖然俳句本應直接從生活上觀察和領悟,但是為了打開俳句的大門,作者決定以圖畫刺激讀者參與其中。這種方式增添了繪本的互動性和教育功能。 回想過來,俳句的誕生地日本一定有大量俳句繪本,而且有相應的兒童教育。這不難想像,如同中國也有古典詩歌的繪本,從小就培養孩子認識自身的文化寶庫。可惜我手上材料不多,暫時只有齋藤孝編撰、江口修平插圖的日文繪本《子ども版 声に出して読みたい日本語2:柿くえば鐘が鳴るなり》。這個系列共有十二本,而這本第二冊則是「俳句」篇。齋藤孝在一九六零年靜岡縣出生,是明治大學的文學部教授,專攻教育學,已出版了不少著作;江口修平則在一九五零年岡山縣出生,於武藏野美術短期大學畢業,從事設計和插畫等工作。

俳句與兒童教育
俳句與兒童教育

旋轉麵

【繪本地圖】#258 旋轉麵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6月7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「旋轉麵」是我家對日本「流水麵」的戲稱。有次,我們帶孩子逛商場,不經意地發現某日本食店的兒童餐竟可選擇「流水麵」,於是進去試試。他們用的是小型流水麵機,只是簡單的旋轉流動,並非從上而下滑落那種。我的兒子還小,單是這樣已很開心,我還順道自創了一個他比較容易理解的名稱。大概和其他小孩子一樣,都喜歡會轉動的東西。後來,我們更買了一部相似的流水麵機回家玩,閒時過過癮。 又有一次我經過圖書館,偶然發現一本繪本叫《滑溜溜的麵條游泳池》(つるつるプール)。它的名稱加上封面引起我的注意,翻開來一看,果不其然,正是以「流水麵」為題材的圖畫書。雖然我以前介紹過野志明加的《天婦羅奧運會》,但一時間沒想到「流水麵」也能變成繪本。日本人真多奇想,往往出乎意料。我借了回家跟兒子看,但他還是比較愛吃。 《滑溜溜的麵條游泳池》的作者是江口淑子(えぐち よしこ),一九六六年生於日本新潟縣,曾出版過《剝了皮的地瓜》;至於降矢奈奈(降矢 なな)則在一九六一年東京出生,曾到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美術大學學習石版畫,出版過《兄弟啊,兄弟》、《壁虎次郎和刺蝟吉吉》等作品。不過,兩人的作品確實較少引入華文世界,這本可能是第一本。

旋轉麵
旋轉麵

嚐嚐婚姻的滋味

【繪本地圖】#257 嚐嚐婚姻的滋味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5月31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《老鼠娶親》這則民間寓言故事,在香港並不流行,甚至很少人聽過。因此,上次我提到林秀穗和廖健宏《進城》把它融入其中,香港讀者未必十分清楚知道它的內容,自然也難以感受箇中的趣味。我想,應當找個機會說一說這個故事,以及相關的繪本。 《老鼠娶親》又叫《老鼠嫁女兒》,演繹或改編這則民間故事的繪本很多。這次我會以郝廣才和朱里安諾(Giuliano Ferri)的《老鼠嫁女兒》為例,談談這則民間傳說的演變和新義。郝廣才是台灣重要的繪本推手兼作者,而朱里安諾則是著名的意大利的插畫師。以前已介紹過這兩位作家,所以不再詳細介紹了。四年前,我便分享過朱里安諾創作的《白鯨記》和《不可以吃我的妹妹!》,都是值得一讀的作品。 談繪本之前,我想先講講流傳得較廣的民間故事版本,這樣有助我們了解郝廣才和朱里安諾的改編藝術。簡單來說,這則民間故事講老鼠夫婦想為女兒找好人家。一開始看到太陽十分猛烈,覺得它最強大,就想把女兒嫁給太陽。後來慢慢發現烏雲能阻擋太陽,而風又能吹開烏雲。不過,風沒法吹倒一堵牆,本以為它是女兒可以倚靠的對象,沒料到牆卻說自己不及老鼠,因為老鼠最厲害的就是鑽牆打洞了。老鼠夫婦想了又想,誰比老鼠強大呢?結果,他們決定把女兒嫁給花貓。花貓迎娶新娘時,就一口吃掉了老鼠女兒了。假如追溯這個民間傳說的文化內涵,可能有驅除鼠患、祛災納吉的象徵意義。然而,隨著時代和社會觀念的變化、民間或作者的再創造,這個故事的情節和主題都有移位的跡象。其中較明顯又較重要的一點,就是最後改以老鼠和老鼠婚配,大團圓結局。不了解文化隱喻的話,貓吃掉老鼠無疑是個悲劇或荒誕劇了。

嚐嚐婚姻的滋味
嚐嚐婚姻的滋味

一道霞光衝過去

【繪本地圖】#256 一道霞光衝過去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5月24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早前分享過林秀穗和廖健宏《進城》,是一本頗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繪本。這兩位作者還有另一個取材自民間故事的作品,叫《九色鹿》。這本書的創作花了兩年以上,斷斷續續,付出了不少心血。過去有不少人曾為這個故事創作圖畫書,要想尋求突破,並不容易。 這則民間故事最早可追溯至佛教典籍《鹿王本生論》。它的確極具民間傳說的風格,同時又帶有佛教哲學的意味。林秀穗和廖健宏的《九色鹿》講述王后聽說沙漠附近的森林裡有令人變美的草藥,於是命令採藥人去採藥。美麗的九色鹿居住在那裡,經常閃耀著霞光。採藥人看見了,但剛巧被身後的黑熊嚇倒了,所以失足掉進河裡。一道霞光衝進河裡,原來是九色鹿在危急關頭拯救了他。採藥人感激九色鹿的救命之恩,九色鹿並不需要他任何回報,只需要他保守秘密,切勿向他人暴露其行蹤。 然而,採藥人為免王后責罰,竟然說出了九色鹿的事。王后對九色鹿的皮毛很感興趣。採藥人為了得到重賞,決定帶國王去抓九色鹿。國王一聲令下,所有士兵萬箭齊發,射向九色鹿;但神奇的是,那些箭一接近九色鹿,立刻變成美麗的花瓣。後來,九色鹿告訴國王採藥人如何出爾反爾,恩將仇報,提示國王不應重用此人,採藥人便因為被追捕,再次掉進河裡,得到應有的教訓。雖然經歷過這些事,但森林裡若再有人遇險,九色鹿還是會化成一道霞光衝過去。

一道霞光衝過去
一道霞光衝過去

孫悟空的點線面

【繪本地圖】#253 孫悟空的點線面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5月3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上次介紹過內田麟太郎和福田岩緒的《孫悟空》,這次再談談由湯姆牛創作的《孫小空72變》。《西遊記》是最常被改編成童書的古典文學,而孫悟空也是最受兒童歡迎的人物,相信是因為他的形象跟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十分相似。 湯姆牛在一九六六年生於台北,插畫風格充滿童真,兒童都十分喜愛他的作品,如《愛吃青菜的鱷魚》、《像不像沒關係》、《大嘴鳥快遞公司》等等。他曾獲金鼎獎最佳插畫獎、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佳作獎,又多次入選意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優選童書,創作能力備受肯定。 湯姆牛的《孫小空72變》並不只是改編《西遊記》原作的某幾回故事,而是取全書重要的節點和內在的靈魂,再自由發揮。單是書名和主角命名為「孫小空」,就知道它不是直接的改編。故事一開始引出花果山,山頂突然出現一道裂縫,一顆石卵蹦了出來。它吸收日月精華,變成一隻猴子。桃子神仙教他變形術,為他改名為孫小空,並送他一枝金篩棒,希望他能為民除害。後來,他經過由牛魔王所變成的火燄山,唯有變成一場好大好大的雲雨,才能澆熄它。他又遇上蜘蛛精,逃走時吵醒了牛魔王。牛魔王也是擅長變化的,兩人一輪鬥法後,孫小空把金箍棒變得非常巨大,打敗了牛魔王。孫小空變得自滿,加上百無聊賴,就到處胡鬧。最後,他遇到如神一般的「宇宙最大」,還以為自己最厲害,就想變大比拼。結果,在對方的眼裡,孫小空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點,而且輕易被神秘的手捏在指間。

孫悟空的點線面
孫悟空的點線面

取經的試煉

【繪本地圖】#252 取經的試煉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4月26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說過改編《聊齋》的繪本,這回就談談改編《西遊記》的作品。這兩部古典文學作品,最受兒童歡迎,因此相關的童書也十分豐富。我選擇內田麟太郎和福田岩緒的《孫悟空》(そんごくう)來講,唐三藏整個取經團隊的形象和歷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。 内田麟太郎生於日本福岡縣,是兒童文學作家,有「語言魔術師」之美譽。幾年前,我跟大家介紹過内田麟太郎《可以哭,但不要太傷心》和《回奶奶家的那條路》,兩本都是與高巢和美合作的;至於《孫悟空》則是由福田岩緒插畫,他生於日本岡山縣,有《電車噹噹噹》、《地震了!這個時候該怎麼辦?》等作品,畫風簡撲且有童趣。 講故事之前,我想先聊聊沙僧的形象。不論是插圖,還是文字:「長得很像河童的,是沙悟淨」,沙僧都明顯地採用了「河童」這個人物設定。這並不是內田麟太郎和福田岩緒獨創的,而是日本接受《西遊記》後一直以來的移位。我們會感到奇怪,但對日本讀者來說,那是再「正常」不過的既定印象了。《西遊記》傳入日本時,因為唐三藏是人,孫悟空是猿猴,豬八戒是豬,但沙悟淨卻難以定位。結果,日本人用日本妖怪文化中的河童對應,似乎最為貼切。自此以後,不少卡通動畫和影視作品,沙僧都帶著河童的特色,已經完全深入民心了。

取經的試煉
取經的試煉
黃國軒

火苗文學工作室創辦人,籌辦讀書會、創作會、學校講座;現為大專兼職講師,任教中國古典文學、現當代文學、創意寫作、中國文化等課程;另為《星島日報》【繪本地圖】專欄作家,並著有《店量人生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