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繪本地圖】#238 足球彷彿為比利發明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3年1月4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世界盃剛剛完結,球迷的熱情還未減退,仍在議論紛紛。除了一些入球和犯規的爭議,也有些問題令我印象深刻:誰才是真正的球王?因為美斯(Messi,又譯梅西)帶領的阿根廷最終擊敗法國,獲得今屆世界盃總冠軍,成功圓夢;而且他的成績斐然,不少人都認為他是當今最佳的球員,更稱得上是第三代球王。有人甚至進一步提出,美斯早已超越了比利(Pelé)和馬勒當拿(Maradona)等前輩。當時有留言回應,比利還在世,不應該這樣比較。沒料到,二零二二年臨完結前,一顆巨星突然殞落。比利因結腸癌惡化而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辭世,享年八十二歲。 上一代人可以直接欣賞球王比利的賽事,感受到他的風姿,但年輕一輩則要透過課本或是某些影視節目特輯去認識他的一生。我記得以前也是在學校的某篇文章中知道這個人物,到我出來工作時,推廣繪本,又發現他已成了書中的傳奇。當年看過一些有關比利的中譯版圖畫書,可惜現在手頭上沒有,沒法立刻重讀介紹。於是,我只好到圖書館找些其他相關的圖書,跟大家分享。不過,我這次我選到的是英文的繪本。有趣的是,我竟然在書架上看見一本二零一八年出版的Jonathan Avise《Lionel Messi Vs. Pelé》,原來把美斯和比利放在一起比較,外國人一早在做。即使不可能有唯一絕對的答案,但那其實是一個嚴肅且有意思的問題。

足球彷彿為比利發明
足球彷彿為比利發明

【繪本地圖】#236 在光與影翩躚的舞步裏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2年12月14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早前介紹過幾本荒井良二的作品,其中的《睡美人》(ねむりひめ)乃改編自《格林童話》的〈玫瑰公主〉。我記得小時候經常混淆〈玫瑰公主〉和〈白雪公主〉,或許因為它們都有沉睡的情節。這次,我想藉著改編童話這個題材分享一本經典的繪本。這類繪本有不同的形式,有些會進行改編和顛覆,也有些不改動故事,只會用獨特的插圖藝術重新演繹。蘭德爾﹒賈雷爾和南希﹒E﹒伯克特的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》屬於後者。 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》曾出過繁體中文版,可惜已絕版多時,所以當年只能訂購簡體版來看。蘭德爾﹒賈雷爾(Randall Jarrell)於一九一四出生,有「美國桂冠詩人」之稱號。這本繪本用了他的英譯,因此嚴格來說,收集和整理民間童話的格林兄弟才算是真正的作者;至於南希﹒E﹒伯克特(Nancy Ekholm Burkert)則於一九三三年出生,是美國著名的畫家。她在一九六一年為羅爾德﹒達爾(Roald Dahl)的《飛天巨桃歷險記》(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)插畫而一舉成名,後來又憑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》獲得一九七三年的凱迪克銀獎(The Caldecott Medal)。美國《紐約時報書評》:「這是伯克特的一部傑作⋯⋯簡言之,這本書中的插圖堪稱精美絕倫。看著它們,你會由衷地希望你出生以後第一眼看到的圖畫,就是它們。」

在光與影翩躚的舞步裏
在光與影翩躚的舞步裏

【繪本地圖】#235 為了和你相見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2年12月7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繼荒井良二《今天的我可以去到任何地方》和《孩子們在等著》之後,我想再多談一本,那就是他的《睡美人》。上次我提到《孩子們在等著》跟以前介紹過的《搭公車》都跟「等待」有關,這麼說來,《睡美人》也同樣可稱得上是這個主題。《睡美人》的故事底本,正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〈玫瑰公主〉。 〈玫瑰公主〉出自《格林童話》,相信誰都聽過這個故事,只不過只會記住「睡美人」或「睡公主」這類俗稱;又或者,有些人會像我那樣,小時候曾混淆了〈白雪公主〉和〈玫瑰公主〉兩個故事,誤以為是同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。如果單純記著「睡」這個元素,的確不容易分清楚兩者。說不定〈玫瑰公主〉更能產生相關的聯想,畢竟故事確有藤蔓荊條,而玫瑰恰好也是帶刺的。 不過,姑勿論如何,荒井良二還是使用了大眾的通稱《睡美人》或《睡公主》(ねむりひめ)。這個名稱確實流傳更廣,更為人所共知。荒井良二的版本並沒有太大的改編,只加入了一點個人的觀點和現代的詮釋,但也足夠成為獨一無二的作品。原因很簡單,荒井良二的畫風個性非常鮮明,畫出了兒童畫的境界。小孩子畫畫,跟大人畫得像小孩子的畫,兩者是不同的。世界著名的畫家畢加索不就這樣說過:「我用一生的時間,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」?可想而知,那是多麼不容易的目標。

為了和你相見
為了和你相見

【繪本地圖】#234 等待那一刻 文:黃國軒 (本文已刊登於2022年11月30日《星島日報》教育版專欄【繪本地圖】) 上次我分享了荒井良二《今天的我可以去到任何地方》,它在二零二一年翻譯成中文出版。與它同時出版的另一本繪本是《孩子們在等著》兩本都是能深深地打動讀者的作品。其實,大概三四年前,我也談過荒井良二《天亮了,開窗囉!》和《搭公車》。他的繪本很美,而且有一份孩童的純淨感。 這次我會說說《孩子們在等著》。荒井良二在書後這樣寫:「如果我大學的時候,沒有偶遇長新太的《看得見地平線的地方》,可能就不會創作繪本了。即便是現在,我仍在這看得見地平線的風景中,被溫柔、不安、幽默、孤寂、恐懼、希望的風吹拂著。沒錯,彷彿是孩童時的我站在那裡一般。我在創作繪本的時候,一定會在腦中先畫一條線,從那裡開始我的繪本之旅。漸漸的,雖然看不見那條線了,但只要探出頭來,還是可以看到孩童時的我站在那裡看著『地平線』。我曾想,有一天我也要創作自己的《看得見地平線的地方》,或許這本《孩子們在等著》就是了。所以,我想把這本書獻給長新太先生。」長新太是日本繪本界的奇才,有些作品帶有荒誕的色彩,比較難懂。印象中,他的《看得見地平線的地方》(ちへいせんのみえるところ)應該沒有出過中文版,不過在網上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內容,能初步比較到兩本作品有甚麼相似,又有甚麼不同。

等待那一刻
等待那一刻
黃國軒

火苗文學工作室創辦人,籌辦讀書會、創作會、學校講座;現為大專兼職講師,任教中國古典文學、現當代文學、創意寫作、中國文化等課程;另為《星島日報》【繪本地圖】專欄作家,並著有《店量人生》。